宜兴书画 > 书画快讯

【 2009年10月21日 】  关闭本窗口


城市雕塑,陶都精气神

《工业时代——玉佩》

《愚公移山》

《一洗万古凡马空》

《举重》

《海》

《周处自新》

 

  宜兴日报2009年10月21日报道:2009年10月18日晚。宜兴市体育中心。“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赛”颁奖仪式在《欢乐中国行·魅力宜兴》晚会现场隆重举行,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先生宣读获奖名单,其中成就奖5名、优秀奖11名、创作奖17名。至此,由宜兴发起,并与中国雕塑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这次轰动全国的大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不过,对宜兴而言,这还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当天上午,中国宜兴雕塑公园举行了揭牌仪式。雕塑公园坐落在宜兴东氿湖畔,紧邻省宜兴中学和东 文化广场,占地50公顷,投资近3个亿,今年是第一期,预计3到5年建设完成。据了解,本次获奖作品将分为历史人物篇、风土人情篇和现代创意篇永驻其中,今后,还将吸纳更多的优秀城雕作品入园,力争建成中国城市雕塑的博览园。

  有圈内人士称:这些获奖作品可以说代表了目前中国雕塑界的最高水准。本次大赛于今年5月启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收到全国600多位作者的应征作品1080多件。7月12日,大赛入围作品评审会在北京中国雕塑院举行,经过层层筛选,从中选出54件作品参加复评。8月20日,复评工作在南京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举行,最终遴选出33件获奖作品。在此次大赛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反映现实、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彰显时代精神,弘扬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其中既有老一辈艺术大家的作品,也有目前活跃于中国雕塑界的一批成就卓著的中青年雕塑家的力作,还不乏年轻雕塑艺术家表现现代生活的作品。

  无疑,宜兴人是绝顶聪明的,巧借艺术家的手来为城市发展集聚艺术灵感资源,通过雕塑的嵌入、点缀和渗透,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正如出任本次活动艺术主持的全国城雕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所言:通过优秀城市雕塑作品提升城市品质,这是城市管理者的高见。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城市的内涵和品位,也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名片,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积淀的载体,是艺术化地记录城市发展的有效形式。它能用其本身的艺术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提高人们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的目的。

  尽管获奖者中无一宜兴人,不过,对于城市雕塑,宜兴人并不陌生,而且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还不少。外科医生胡劲倍便是一位。他第一次看到身边有城雕是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东山新村的第一批住户,他惊喜地发现,“阳羡第一人物”周处手举利剑怒斩胯下恶蛟的大型雕塑就耸立在自家大门口。每每路过,他都会毕恭毕敬地仔细端详一番。慢慢地,便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城雕应该体现城市精神,周处无疑是最能体现宜兴精神的典范,但如果能和宜兴鱼米之乡的特色完美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好。如果由他来设计的话,他会把雕塑安在大型水面比如团氿之上,恶蛟可作抽象设计半隐半现在水中,并从嘴里喷出百米高的水柱。他还有一个想法,城市雕塑并非一定要刻意凿出来不可,城市建筑一样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悉尼歌剧院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建议宜兴的最高建筑东 大厦可以考虑结合雕塑元素来设计,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对此,白发苍苍的路盘新先生颇有成就感,因为宜兴人对城雕这一凝固的艺术感兴趣有他的一份功劳。关于宜兴的城市雕塑,他最有发言权,正是他———宜兴市城区大型雕塑的总策划人,让绝大多数宜兴人第一次见识了城雕。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领导提出要搞一个城市雕塑作为宜兴的标志物,从公开邀标到方案最终拍板历时近8个月。众所周知,城雕的价格相当昂贵,而当时的宜兴百废待兴,要做的事、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因此,建造城市雕塑的作用意义不为多数人所接受。时任市建委主任的路盘新想了一个办法,他先请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的同志设计了5套鹿雕小品,分别放在宜城、丁蜀、和桥、张渚四大镇以及湖氵父的街头、绿地。出乎意料,这组由一公一母一幼鹿组成、谐音“乐乐乐”的雕塑小品非常受欢迎。每逢节假日,位于宜城西大街口西北角落里的鹿雕前总排着长长的队伍,大人都带着孩子过来骑鹿,一只鹿身上经常骑着两三个小朋友,仅两三年工夫,一条鹿腿就断了。这也是意料中的事,但目的显然已经达到,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奢侈品。与此同时,邀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此举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热心人,其中不乏参加过北京天安门、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的高手。经初选,55个方案浮出水面。复选工作非常慎重,55个方案全部挂在市委会堂,结果由市四套班子以及部委办局的领导投票产生。最终确定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宜兴设计院设计的形似“孩童高擎双臂”方案,一个是同济大学设计的形似“一少女高举花环”方案,前者1990年落户常福桥绿岛,成为宜兴的北入城标志,后者1991年落户汤渡环岛,成为宜兴的南入城标志。两者均以“宜兴”二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形,隐喻“宜兴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让世界了解宜兴,让宜兴走向世界”。对此,外界的评价是,宜兴没有选具像型雕塑,而是选择了两个符号化的抽象雕塑,的确无愧于“教授之乡”的美誉。

  继南北标志建成后,宜兴城区的路网建设日新月异,一个崭新的城市形象呼之欲出,如何有计划地规划城市雕塑作为新区地标性建筑再次摆上了议事日程。因为决策在前,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井然有序,每建设一个新区都是先建城雕后铺路,最后是一幢幢房子竖起来。1992年4月底,在陶都路通车的同时,分别位于城北环岛、东山环岛、通蜀环岛上的“陶都之光”、“周处斩蛟”、“范蠡与西施”也如期竣工。至此,5座城雕基本构成了宜兴城区的雕塑体系,就分布而言,二外、二内、一内外兼顾;就形式而言,两个符号形,两个具象形,一个抽象形;就功能而言,两个标志形,两个纪念宣传形,一个宣传形;就用材而言,有钢筋混凝土,有不锈钢,有花岗岩,有汉白玉。如此成体系布局、设计、大体量的城市雕塑在当时尚不多见。1995年7月,在新建的氿滨公园主入口、主广场上又竖起了一座大型城雕———岳飞雕塑。

  如果说上述“六大件”都是在当地政府以及部门领导主动策划下完成的,那么,进入本世纪,遍布宜兴城乡的各类雕塑小品、专题雕塑则已上升为全民行为。这正是路盘新们所引以为豪的,正是他们当年的深谋远虑普及了宜兴人的城雕知识,拓宽了大家对城雕的理解。

  如今,宜兴市政府的大手笔又为百万宜兴人民带来了这场文化的盛宴。今天的宜兴早已今非昔比,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正在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积聚的力量来反哺文化,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塑立经济文化双腾飞的现代城市形象。吴为山称,全国优秀城雕作品集中落户江南水城陶都宜兴,这在全国县级市属于先例。对此,无锡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这样诠释:全国城市雕塑大赛能在县级市举办,证明宜兴有实力、有影响力,更有发展的潜力。他说,宜兴不仅稳居全国百强县综合经济竞争力第六位,彰显着宜兴的经济优势,而且宜兴是陶都,是教授之乡、书画之乡,又是全国生态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备受世人瞩目。相信随着这次大赛的缓缓落幕,陶都宜兴的美名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记住,而宜兴人收获的则是一份沉甸甸的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的宝贵财富。生活在宜兴真好! (沈芸/文 丁焕新/摄)

 

[ 来源:宜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