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快讯

【 2019年5月28日 】  关闭本窗口


纪念闵叔骞诞辰一百周年
意 趣 卓 然 —— 闵 叔 骞 画 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宜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宜兴市美术馆(书画院)、宜兴市闵叔骞艺术馆
  支持单位:宜兴市万石镇人民政府

展期:2019年5月22日—6月2日(逢周一闭馆)
开幕时间:2019年5月24日下午14:30

  5月24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纪念闵叔骞诞辰一百周年:意趣卓然——闵叔骞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出席开幕活动的嘉宾,北京方面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协《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教授、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顾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尹汉胤,中国工笔画学会驻会副会长、秘书长罗翔,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创作中心副主任于洋,CCTV中国书画人物志节目制作中心主任方书华,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将军翰墨紫砂院执行院长堵江华,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艺术推广部主任吉祥;南京方面有: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亮,江苏省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左庄伟,宜兴闵叔骞艺术馆名誉馆长、闵叔骞家属闵荻芬以及闵建康、闵晟;宜兴方面有: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宜兴市政协副主席洪雅,宜兴市万石镇党委副书记沈鹰峰,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杭科军,宜兴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陆文武,宜兴书画院院长刘明,宜兴市美术馆馆长杜雪之,宜兴市文联副秘书长蔡力武,宜兴书画院执行院长杭中吉,宜兴市万石镇文化站站长吴科婷。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开幕式。沈晓红、朱毅、吴为山先后致辞。闵叔骞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3件作品,吴为山馆长向他们颁发捐赠证书。
  沈晓红在致辞中介绍说,闵叔骞先生出生于江苏宜兴的“闵氏艺术世家”,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画家。数十年间,闵先生在高等院校美术系任教,治学严谨,既为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又在绘画创作上独具凤貌、卓有建树。闵先生在临终之际不忘嘱托家属将一生的绘画精品无偿捐赠给家乡。这批珍贵的藏品现陈列在宜兴市美术馆的“闵叔骞艺术馆”内,供大家参观、学习和研究。这拳拳之情,不仅是宜兴的骄傲和自豪,更是像闵先生一样的广大优秀中华儿女德行高尚、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希望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能为首都群众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
  展览共展出闵叔骞作品70件,分为油画、素描和中国画两个展厅。展出的油画、素描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作品有很强的写实性,闵先生以艺术家的独到眼光,记录了那个年代社会生活的典型面貌,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今天看来,令人激起历史的记忆,倍感熟悉和亲切。展出的中国画,则是对应于写实的另一个端点,是极具意象、抽象的形式和构成,浪漫抒情的挥洒,迸发艺术家内心的激情。这批中国画作品,大多创作于90年代离开教育岗位后,他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探索,以中西融汇的方式 ,再创另一个新的天地。吴为山馆长在展览《前言》中,忆及20多年前看到闵先生的意象抽象新作,以“清新、幽淡、灵动”的感受特撰写一篇文章。20多年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又见闵先生素描、油画、水墨。这位功底深厚扎实、教学踏实,创作富有灵性的教授、艺术家,在中西融汇的学术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新径。”“闵先生的子女将一批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家文化财富传之于后世。”这是在闵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最好的纪念。
  当天在中国美术馆还举行了闵叔骞画展学术研讨活动。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开幕式

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致辞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毅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闵叔骞之女闵荻芬答谢讲话并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

吴为山馆长向闵叔骞家属颁发捐赠证书

嘉宾合影

宜兴市美术馆工作人员合影

参观展览

  空之有音
  闵叔骞艺术展
  前言

  20多年前,我因感动于闵叔骞教授的人品和艺术,为其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是围绕他的意象和抽象的水墨画而展开。全文如下:
  清新、幽淡、灵动。
  这是我对闵叔骞老师作品的感受。围绕这一感受,我从中国文人画的精神特质及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形式进行分析:先生重感悟,所创作无不发之于感,动之以情。秋之竹林,春之垂柳,云中洁鹤,波中飞鱼,他总是以其生命的触觉吸收万物的灵性,笔墨色任随情的驱使而荡漾。那情趣、韵味,那诚朴、稚拙所生成的境相,使人于幻觉中遁入古贤之诗境。也自然想起传统绘画中的墨象及乡野的年画、剪纸。于此幻觉中还听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藉图式而咏叹的心灵之声。
  ……
  当时,画坛有两种倾向比较时尚,一是“新潮美术”,二是“新文人画”,相对于时尚的是传统的中国画。“时尚”虽新入耳目,但多半为“洋货”或“新古董”,传统中国画则未免老生常谈。闵先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把竹子、树枝、石头搬进了8平方米的画室,在研究“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派”之同时,也研习被古人画了几百年的竹子、梅花、荷花……可贵的是他赋予其新解,使它们获得新生命。这8平方米的画室是他迁想妙得、以小观大、亲近自然、对话古代大师的空间。
  这些年,我常常有机会去蒙德里安、贾戈梅蒂的故乡,拉开一段距离再看闵先生之画,在形式和韵味上,它的作品有音乐的律动和舞蹈的节奏,虚与实形成互补。传统的文人画讲究空白,更多意义上是让主体有一个烘托,通过烘托而生意境——诗性的抒怀。闵先生的画重构成、重潜隐的几何块状之交织,通过重叠、分离,使画面形成空灵而激荡的气象。线条或纤如丝毫、轻似云雾,或若鸣凤之游云汉,若飞鸟之入长林。诸多形式因素神秘谐和,组成一个超然自在的有机体,如乐曲缥缈于空际,不落尘网,恬静幽远而又和悦近人。我深深地记得先生的一幅《柳》,一条线从起至落,像一根充满弹性的弦在振荡,空外余波,袅袅不绝。这幅画表现了初春柳丝刚发芽,叶儿还未出,枝头刚刚染上一点新绿。观此,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可借用唐人沈佺期《范山人画山水歌》中的“一草一木栖神明,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声”来感受。闵先生作品的音乐性和他自觉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契合点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中抽象美的高度提炼,使得他在传承与发展的方面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其实,在他壮年时期的写实性油画《徐悲鸿与泰戈尔》中已十分注重形式、构图内在的抽象构成。蒙德里安以极简臻无穷,石涛一画化万象,莫奈迷离的色光,黄宾虹混沌的意象,这些美的意蕴已融入闵先生的潜意识。先生崇尚简淡,但他不吝惜用鲜朗的色彩。《荷花》系列中他将蓝色用到了极致,却不失雅致,这无疑源自先生精神的淡泊。
  清初叶燮在《原诗》里有:“……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对于已臻朦胧萌坼之妙境的闵先生,可谓“篇终接混茫”……
  时隔20多年,我重读此文,无限感慨。闵先生早己仙去,其子女携作品来中国美术馆办展,又见闵先生素描、油画、水墨。这位功底深厚扎实、教学踏实,创作富有灵性的教授、艺术家,在中西融汇的学术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新径。尤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家属还保存了先生一批北京的油画写生,这些记录时代和艺术家感受的作品,使我们油然而生亲切感。当然,我也感谢闵先生的子女将一批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家文化财富传之于后世。
  闵先生九泉有知,当十分欣慰。
  祝展览成功!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9年5月23日

  闵叔骞

  闵叔骞(1919—2010),江苏宜兴万石人,画家、美术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西画系,留校任助教。师从林风眠、吕凤子、吴大羽、潘天寿等先生,曾获“吕凤子奖学金”。
  其油画作品风格写实。晚年创新理念,融合中西,创作中国画风格的抽象画。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研究,出版有《素描石膏像写生》《素描人物写生》《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色彩画》《油画教材》等著作。2014年宜兴市政府于宜兴市文化中心宜兴市美术馆内建立“闵叔骞艺术馆”。2017年出版《闵叔骞画集》。

吴冠中题字

油画、素描展厅

中国画展厅

  当天举行了闵叔骞画展学术研讨会。《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先后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公教部主任徐沛君、中国美术馆研究部负责人邵晓峰、中国美术馆藏品征集部副主任王雪峰、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左庄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顾平、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创作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谌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郭红梅、宜兴市美术馆馆长杜雪之作研讨发言。宜兴方面刘明、杭中吉、钱旭辰等参加会议。

中国美术馆

[ 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