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钱松喦生平钱松喦作品  

<<< 返回上一层

指画浅谈

钱松喦

    我生于季清,当时文人“游于艺”,“以文会友”的风气颇盛。由于冷酷的“时艺”桎梏的反响,恰符合于他们舒怀和酬应之所需。我父辈世为秀才,在这环境中,没有例外。诗、文、书法为秀才本色,余则兼涉绘画、刻章。我幼年随父读书,时见父亲绘画写字,还有他的朋友常来联句、唱和、评书、论画,我耳儒目染,先入为主,引为终身之好。有一父执来我家,乘兴以指蘸墨在扇面上撇些兰竹,这是我初次见到指画。后读邹一桂《小山画谱》说:“唐张璪即以手画,毕宏见而异之。”又说:“高其佩工指画,名‘指头生活’,人物、山水、鱼鸟无不生动。”原来文人还有这一玩意儿!
    同时,我在街头又见到卖卜的测字先生,先在白色漆板上,用指画一只黑猫或墨蟹等物开开场,边画边念念有辞,技巧熟练,栩栩欲活,见到周围站满人群,就兜揽生意,回到家里,我也在“润红字”用的白漆板的反面,仿效指画,虽是出于好奇,但又认为作画不用笔,恐非正道,那时没有专业指画家,对于测字先生的指画,又觉得是江湖噱头。总之,认为指画不如毛笔画,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所以我虽学着画,却只是出于好奇而已。
    我看到过的指画有两种画法:所谓文人的画法,多用指甲,当时文人喜蓄长指甲,作画即用指甲一挥。曾见高其佩一幅白描人物和一幅芙蓉花,全用指甲勾勒而成,用今天的词汇来讲,以指甲所画的效能,可叫做“点”、“线”;而测字先生用指头面涂成的画,这种画法不妨叫做“面”。
    我少年时偶仿指画,浅尝即止,游戏而已。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教导下,我很受鼓舞,专心一志地学习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深入生活,作多方面的努力,想在新时代中,闯出一条新面貌的国画路子。许多年来,为此而努力探索,对于少年时期偶尔游戏的指画,早已抛在脑后。我今年逾八旬,目昏手颤,精力衰退,思念髫龄儿戏事,试以指当笔,恰易着力,由于指受心的直接指挥,真是“手心相应”,使我快慰,也表现了艺术生命力的顽强性。
    这里就我实践中的一孔之见,谈谈指画的画法。
    指画用纸或绢,可加膏矾及云母,即成熟纸、熟绢,这类纸和绢的特性在于不透水。指甲远远硬于毛笔,生纸着水后指甲一戳即破,锋芒犀利的线条难于表现,而且指画中积墨积水的渗化,饶有水墨淋漓的韵味,这是生纸所难办别的。当然有的指画家喜用生宣纸,巧研技法,也是另有一番风韵。
    用毛笔作画,能饱含水墨量,指头不易着墨,所以作画时准备的墨汁要多一些,让手指上的墨汁淋淋欲滴,画时又要勤蘸水墨。也有人在指甲缝内嵌一些棉絮,能多保留一些墨汁,此法用不用,可凭各人的习惯。
    指上蘸墨既多,膏矾纸绢又不易干,可备一揉绉的废宣纸或吸墨纸,在水分过多,墨汁过浓处随手吸干。又需备水盆、抹布,手上和袖口沾墨,随时洗净揩干,以免弄脏画纸。
    作画一般习惯用右手,顺序应自纸的左至右面,可避免弄脏画面。画好以后题名款,盖印章,这已成为中国画的组成部分。如果长题竖写,自右而左,衣袖容易擦脏字迹,因此单行横写或多行直写,可参酌今大的习惯,自左至右,就不会弄脏,石涛有时也是这样题长款的,这是已有前例了。
    用指头写字或作画,可备一“搁臂”衬在肘腕下, 这是指坐着画中小幅的画,如果站着画大幅,就无须“搁臂”了。有人常以左手衬垫在右腕下画小幅,亦称便当。
    指头画一般用食指和中指,较粗的笔触则用大拇指,细线用小指甲。例如:花头剔蕊,草虫添触须触角,山水加点景小人物都用小指甲,不过愈细愈费劲。以指作画,最好用大拇指抵住作画的一指,容易着力,例如以小指作画,就可用大拇指抵住小指。画单线用一指,画较粗的线时二指或三指并用。画有点、线、面的复杂变化,一指多指,随机互用,大面积荷叶,可用掌侧扫。指甲、指面、掌侧部可根据画面需要临时变化,兴酣时甚至两手同时使用。
    凤仙、鸡冠、雁来红等叶,叫做“单叶”,用指头面一抹即成;菊、桐、牡丹、蜀葵等叶,叫做“夏叶”,用指头面加几抹即成,荷叶秋海棠叶面积特大,用几个指头同下,或用掌侧一扫。以上诸种画叶,待墨稍干,即用指甲勾叶脉。画大块没骨法的石头、老树干等,也可如法运用。指甲笔触瘦硬锋利,指面笔触浑厚圆劲,用正面或侧面,也都产生不同的变化,可见仅就一个指头作画来说,就具多种效能;至于用手掌作画,虽难说是指画,但一手包办,可更丰富技法,也无不可,或者干脆叫做“徒手法”。
    指画难于作工巧细致的画。适于作大写意、半工半写的人物、山水、花鸟等画。指画有着不同于毛笔画的艺术特点,具有稚拙、朴实、挺健、大方的风格,与毛笔画各有千秋。所以作指画,要发挥指头的特点,而不能去追求出现毛笔画那样的效果。但是,毛笔画是指画的基础,邹一桂说:“未有不能笔,而能指者。”学好毛笔画,再作指画,恰巧熟中返生,这是更具一格。
    指画创作过程中,能不能用毛笔来辅助呢?我认为也可以,但不能作为主要工具,否则就名实不符了。即使是用笔辅助,也不能用毛笔去掩盖或代替指画的特点。例如指画往往有一种“拙味”,就不必用毛笔去修饰;有时指画中出现“误笔”,如果用毛笔去改正,反而是帮了倒忙,为了突出指画的“指昧”,小用毛笔更为合适。比如我画延安塔山,曾用过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几个指头齐下,或掌侧一扫,画好淡墨和赭的底色,再用掌侧拍印,斑斑驳驳,自然成纹,显出山石的质感;另一种画法是为了省力省时间,借毛笔一刷也行,不过山与云的交界处,还要趁底色未干时,用手指点点抹抹,或手掌擦擦,显出云气氤氲,形态自然,无毛笔痕,待底色涂好以后,即用指头去勾、皴、点、刻。
    指墨画花卉,以墨为主,如需要在花头上略施淡彩,可用干净毛笔蘸色轻轻一刷,不损“指味”。中国画贵在见笔见墨,纯用水墨也可成画,所谓“水墨为上”,已成为传统的特点。略施淡彩目的是在助墨韵,而不能有损于墨韵。水墨画人物,可在面、手、足部略施淡赭;当然不着色也能显示出国画单纯美的特色。
    指画毕竟简单,创作复杂的彩色画,颇不方便。如能五指各蘸一色,五指即有五色。我曾尝试画《泰岱朝晖》的重彩画,重色单纯中求统一,较能突出稚拙朴素的指画特色。
    古人云:“画贵有误笔。”指画无一笔不误。我领会“误”字的涵义:一是指头感觉本很灵敏,画起来可以得心应手。但作为绘画工具,究竟不及尖、齐、圆、健四德具备的毛笔那样的运转自如从心所欲,会时常出现意外的不听话的笔触,或许就叫做“误”,二是指头远不及毛笔精巧,所谓“误”,或许指表现上的拙态,不过从艺术效果上讲,拙与巧,是书画技法所共有的辨证的统一体,即传统所说“巧拙互用”。如果把“误”作为“拙”,非但不是缺点,而是优点。传统上又说“宁拙勿巧”,以“拙”当“巧”,又肯定了“拙”的重要性。指画的“误”,假使能解释为“拙”,正是可贵处。也正是形成指画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我们常说不能有雕琢气,即使要用指来雕琢,也办不到。作画也不能有意求好笔,以指当笔,即使想成好笔也难如愿,画忌甜俗,指画恰恰不易甜俗,但又要防止满纸枪枪棒棒,有伧气、有戳黑气、有霸悍气。总之,要根据指画特点,辩证地求得一“化”字。
    指画属于“文人画”、“墨戏”范畴,也叫做“书房派”画。“古为今用”,进行新的尝试,实践过程中,还无把握来表现今天欣欣向荣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也不知能不能表达出广大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欢愉心情,而我是应该为此而努力。从手指上大做义章,凭不是画具的指头来发挥出无穷的力量,行不行?不行,加把劲,再看苗头。路是人走出来的,况且前人已开始走了。一句话,要实事求是,重视指的特点,达到毛笔所达个到的效果。
    指画,并不如毛笔画普遍。今天在党的阳光雨露培育下,将在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里,让这朵小小野花,赋与新生命。今天,我们迎接“百花齐放”为四化服务,应该做的事真多,这里姑从一个冷门中找一点事做,旧技法,新表现,我以晚年有限时间的实践,这一份“试卷”,至希得到读者的多多指教,帮我更进一步地探索。
    为了广证意见,写一些“浅谈”,举几幅例于,可能还不够说明问题,仅供同志们参考。

一九八一年元月完稿于香山之南麓

<<< 返回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