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文苑 

关闭本窗口


山东书画家情系陶都

杜坤强

    春天去了,夏天来了;夏天去了,秋天来了;冬去春来……沈文泰,这位来自山东的书画家,自1997年踏上陶都这片土地以来,深深地为陶都的紫砂艺术和书画艺术所吸引,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如今,这位已与陶都有了6年情缘的人,正在徐悲鸿画院筹办“沈文泰书画陶刻展”,准备展出他来陶都创作的近百幅书画作品和陶刻作品。
    沈文泰的老家在山东高密,那里就是电影《红高梁》故事的发生地。他当了14年兵,曾进解放军艺术学院舞美系学习。1989年,他从部队转业到泰山画院,从事专职美术创作,先后出版了画集《遗憾与希望》、寓言诗集《昙花与明月》。从1996年开始,他对紫砂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紫砂壶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载体,它既与茶文化相融合,又与诗文、书法、绘画等相融合,一把小小的紫砂壶,集多种艺术于一身。想到紫砂艺术,他自然想到了宜兴。宜兴既是陶都,又是书画之乡,这是一个多年来令他向往的地方。
    1997年3月,沈文泰带着行囊只身来到陶都宜兴,开始了他的求索之路。一踏上陶都这片土地,他就为陶都的山山水水所陶醉。尤其是他观看了形式多种多样的紫砂茶壶后,一次又一次地惊叹:宜兴紫砂壶,果真名不虚传!他决定安下身来,静下心来,在陶都拜师学艺。
    经人介绍,他来到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拜该厂培训中心主任王福君为师。年纪比他小了好几岁的王福君,面对这位在书画上已有一定成就的徒弟,心里十分敬重。王福君谦逊地说:“我们是朋友,在书画上我还得拜你为师呢。”他性格豪爽,说话更是坦率:“师傅就是师傅,弟子在学艺过程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要多多教导。”从此,他吃住在厂里,每天在王福君的工作室里,跟着王福君学做茶壶。有时,王福君将一把茶壶做好了。他就在茶壶上精心地绘画刻字,把自己的书画之功贯入紫壶。渐渐地,他学会了做茶壶的基本技法,学会了用茶壶泡茶品茶,学会了一些宜兴方言。他还特地为自己起了个富有诗意的艺名:壶沈。 
    有道是:学徒3年。沈文泰扎扎实实地学了3年徒。3年后,他的头脑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制作古代的宫廷秘器。在此之前,他就读过许多有关叙述宫廷秘器的书,对宫廷秘器的制作工艺很是神往。如古代有一种神秘的茶器、酒器,需要打开九道机关,才能倒出茶或酒来。于是,他一边阅读有关古代宫廷秘器的资料,一边用紫砂泥不断地捏来捏去……终于,他又耗去3年时间,用紫砂泥做出了“守印大仙狐神秘壶”、“满春待客秘壶”、“酒神滑稽秘壶”等古代宫廷秘器。今年3月,他特地将这些紫砂作品送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家里,请蒋蓉指教。年已85岁的蒋蓉大师看了后,赞不绝口,欣然为他题写了“壶沈玄器、玄之又玄”八个字。
    “陶都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我吸收了丰厚的紫砂艺术,提高了书画创作的水平。’如今,年近50岁的沈文泰,每当谈起他来陶都6年的感受时,总会这样情不自禁地说。

    (沈文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载《宜兴日报》200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