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文苑

【 2006年1月31日 】  关闭本窗口


感悟张志安的山水画 

编者按:
  一个人可以走遍世界却两手空空。一个人也可以哪里都不去却走遍世界,关键在于他拥有怎样的眼睛和心灵。张志安先生曾说:对于我来说,不是把人生喻为旅行,而是通过旅行逐渐形成成熟的自我。
    今年春节期间,77岁高龄的张志安先生将在徐悲鸿纪念馆举办首次纯山水画展,展出近50年来创作的60余幅作品。品读这些作品,我们看到的绝不是单调的画面,而是一个人的生命:年轻、成长,欢乐、痛苦。现实如影随形,而眼中心底于美的理解和发现却并不被这现实所蒙蔽遮掩,却又隐隐约约可见现实的痕迹。也正因此,读画的人可以在个人的行程中找到时代的景观。这次画展具备了更加值得体会的意义。

一  个  人  的  旅  程  (节选)
———张志安山水漫说

王白桥

  在张志安新世纪的笔墨中,重要的特点在于笔墨越来越沉着和蓊郁,九十年代那样的飞白,那样尖利爽快的线条完全不见,最新的创作中拥有非常圆润的氛围。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文化———沉着自然有沉着的好处,但是非常多的绘画在沉着中走向沉闷和板滞,最终了无生机。张志安却在沉着的必然中拥有了一种圆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样的圆润可以通过具体的物象加以表达: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棵夏日的樟树,绿油油的树冠呈现非常圆劲的立体,这样的生长没有枝枝丫丫的张扬,但内敛中有一种生长中茁壮的内敛之力,这使得这种生长并非无原则的封闭,而是一种更加强有力的立体的均衡的充满生机的成长。张志安山水笔墨在新世纪****的成绩就在于此,他走向了圆润。
  而年轻时绘画中保持的诗情现在更加浓郁了。如果说太阳代表了晴朗的心态和风雨后的豁达,月亮就代表着沉静的诗意。张志安的创作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夜晚,这样的夜晚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诉说着自己复杂的情怀,夜晚不再需要晴朗的天气那样的多彩多姿,只是一个人说着喃喃的旧话,很真实也很有安慰的气氛。所以既有对月夜美景的构想:《晚归云吐月》;也有对生命历程的回顾与感慨:《一生常有月相随》。既有对勤苦人生的关怀和慰问:《日间劳作苦,无人赏良宵》;又有对月夜客来的欢喜:《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样的夜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皓月当空,这样诗情的光亮是张志安豁达开朗的有机组成,他不画漆黑的夜,从来不画,因为他从来不曾以为这世界有漆黑的没有一线光明的时间,他心底有朝阳,有夜月,笔底就有这样真实的光明。正是基于这样的基调,现实社会的曲折阴涩打不倒他,人生普遍规律中的生老病死可以让他心中充盈着一点感慨:“山外青山楼外楼,我自牵牛过小桥。寒暑阴晴风雨雪,不知不觉白了头。”却又保持着对这一切乐观的安和:“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亦将全作古,死死生生不了情。”这情感不了,便更加充实了画家本就茁壮的内心。
  他今天也和我们一样坐在一幢商品房里,他也奔走在城市之间,但是他心底的风景不全停驻在这里,他在老年溯流而上,回到了故乡和童年,尤其难得的是在没有对立面的压迫中回到了一个童话中的欢乐乡,他几十年的笔墨成绩足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梦想。读他新世纪的山水,有时候会想到今天一些小孩子画画:这里是大楼,这里是飞机,这里是一座高耸的电视塔,随心所欲中表达着自我对美的理解,那种自由的审美飞翔。张志安坐在画案前,建构着他心中的美:这里是一条小河,这里是晒场,这里是一个小孩牵着他好看的牛,这里是一群人在打谷晒场。岁月滤去现实中的阴影和不和谐因素,富庶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允许他构筑了完整的农村现场。在很久以后的岁月里,有人面对这样的图画,会新奇地发现:原来还有人这样的生活过,这样的脚踏土地、仰视青山和蓝天的生活过,这样健康的、了无晦涩的生活过。他必然以为这是诗人的童话。是的,正是诗人的童话。很多年来总有人以为在这样的时段、这样的地点不可能拥有诗人的童话,但是现实证明,我们可以拥有关键在于我们拥有怎样的眼睛和心灵。
                                                                  (作者系《中华书画报》主编)

张志安山水画摘评
  志安先生为艺也我行我素,他的诗词文章,其言也平白。但涵厚情真而味醇。他的作品,在若愚若拙、冲淡悠闲的表层下,蕴涵着丰富的人格底蕴、强烈的情感脉动。您是当代文人画中,诗文书画均属高品味的代表。
  ——杭鸣时(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设部学位学科评审委员会委员)
  取景独到,设色淡雅,于斯时写生高手中亦不是多让。至于近作,确是人画俱老,往往束束几笔,便得钟灵郁秀,发具奥秘,扼其殊胜,另一番宁静和妩媚,逗人想在那里安身立命,尤其是面对吾家风物,桥上水牛,岸边柳树,耕者归泳,远山含笑,身在海外的游子觉得格外亲切,同时不免想到荆公名句:“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黄祖荫(台湾艺术批评委员会主委)
  志安的山水画,同样是极简约概括的,寥寥数笔,远山近树毕现,一木一石,一亭一促进,一童一叟,皆古雅拙朴,生动可爱,趣鼓掌盎然。山水小品中亦常题小诗,相得益彰,多为心志襟怀之自然的流露,真挚的表述,读者当能赏鉴。
  ——黄志良(华中科技大学艺术系主任)

 

[ 来源:《宜兴日报》2006/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