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文苑

【 2008年4月20日 】  关闭本窗口


十年一挥间,马嘶尤在耳
——纪念著名书画艺术家尹瘦石先生逝世十周年

尹汉胤  等

  一匹水墨骏马。

  一匹奔驰在抗战宣传前沿的骏马。朗朗英气,虎虎雄威,激起中华儿女的昂扬斗志,筑起抵御外寇的钢铁长城。

  一匹奔驰在内蒙大草原的骏马。迎着旭日,奋蹄疾驰,感受着草原民族的日新月异,谱写着边疆文艺事业的崭新篇章。

  一匹奔驰在建设新中国文艺事业征途中的骏马。坚毅果敢,脚踏实地,锐意开拓,宠辱不惊。中国书画艺术因此而增添了新的魅力,中国人民也因此永远记住了这个光辉的名字——尹瘦石。

奋蹄飞鬣好长征

尹汉胤

  光阴匆匆,一回首,父亲竟然走了已十年。今天,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以及江苏省文联、宜兴市政府的领导们、朋友们,聚集在我的家乡宜兴,一同怀念他。此时此刻,我百感交集,因为我深深感受到,父亲不仅活在我们儿女的心中,也活在许许多多崇敬他、热爱他的人心中。

  父亲少小离家,很早便开始了独立生活,历经政治动荡,人生磨难,家庭不幸,深谙世事艰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更多地关心着我们的性格培养和对待学习工作的态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父亲难以在物质条件上给予子女多少帮助,而更主张子女尽早自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我们姐弟都是16岁便离家自谋生活。两个姐姐插队落户外地,几年才回来一趟。开始我们不理解父亲,后来我们认识到,他并非不爱我们,而是爱得深沉持久。父亲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为了造就我们独立、坚强、完善的人格个性,他必须忍痛期待着我们尽快独立于世。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我与父亲见面很少。但我们心中比任何时候都感觉亲近。我在报刊上发表了作品,他只要看到,总会打来电话评说几句;我也注意着父亲的活动,有时我们会在会上相遇,他总告诉我不用挂念,好好工作。我40岁生日时,父亲写来一首诗:

  融乐天伦忆青城,
  厄运无端风自生。
  阿爷穹荒遭贬谪,
  祖孙陋巷依怜情。
  休怨旧梦尘缘断,
  却喜文章落笔成。
  三世一门三骏骨,
  奋蹄飞鬣好长征。

  父亲属马,我属马,我的女儿仍属马,且各相差36岁。父亲对此很觉有意思,为孙女起名少骢,意为小马,故有“三世一门三骏骨”。父亲弥留之际,曾对我说:我们一家人都很善良。要教育好下一代,为人要心胸豁达正直,要学会宽恕,不要总纠缠着过去。人的一生重要的不是享乐,而是创造,只要努力工作,对社会有创造的人,生活才是愉快的。

  父亲一生坦荡,宠辱不惊,一腔热血,两袖清风,是儿女们心中不朽的丰碑。父亲晚年时常说此生无憾,因为问心无愧,也希望我们洁身自爱,无悔人生。

  父亲,请相信您的儿女,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像您一样走坦荡的人生。

承优秀传统  开一代先河

刘大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

  纪念尹瘦石先生逝世十周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尹老一生正气,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从青年时代起将自己的艺术投入我们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中,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年轻时凭借自己的才华,与我国老一代美术界的许多精英们、与社会各界名人们一起密切交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当年的重庆,柳诗尹画展影响巨大,毛主席亲自为画展题字,后来先生又为毛主席画像,更是名震山城。

  尹老在美术界德高望重,他造型能力强,传统基本功深厚,在其他传统艺术方面特别是书法的造诣深厚;对生活有真切的感受,他在三四十年代所画的人物肖像、五六十年代的人物画创作以及七八十年代的水墨骏马,都体现了尹老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西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开拓创新,从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尹老为了内蒙的美术事业、为了北京乃至全国的美术事业倾心尽力,是新中国美术事业当之无愧的开创者。
尹老真诚、善良与人,我们年轻一代与他交往,真切地感受到他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和艺术界领导的诚挚与关心。

  尹老的家乡宜兴山明水秀,名人辈出,文化积淀深厚,尹老得宜兴山水灵气,加上个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但尹老始终不忘家乡的培育,将毕生所藏书画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家乡,其博大的情怀与高贵的品格让我们永远敬仰。

巍巍长者  风范长存

陈建功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尹瘦石先生不仅在画界享有盛誉,而且也是我国文学界有口皆碑的老朋友。

  谈起尹老,不能不想起他早年在抗战大后方桂林和重庆的文化活动。正是这些活动,使先生的炽热爱国情怀得以全面实现,也使之结交了一大批文艺界朋友,其中尤以文学界朋友为多。在重庆谈判期间,先生与诗人柳亚子先生联袂举办诗画联展,毛主席为联展题字,柳亚子先生引尹瘦石先生为毛主席画像,更是传为佳话。同时,又有茅盾、郭沫若、丰子恺等文人和徐悲鸿、刘开渠等美术家撰文助兴,成为一时之盛。先生与作家们的交往,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晚年,先生还捐资筹办了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并担任了首届会长。先生与聂绀弩相识于抗战时期的桂林,相知于1958年流放北大荒劳改的队伍中,相濡以沫、相嘘以暖,大碗喝酒,赠诗题画。文革结束后,先生为聂绀弩的平反奔走申辩,在文学界传为美谈。先生与作家们的交往还有很多很多,因此,今天我不只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了一大批作家朋友的缅怀与纪念。

  我生也晚,很遗憾与先生交往不多。只是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文联搞创作,当时先生在北京画院工作,还担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因此在一些会议上得以接触先生。先生是前辈,人品艺品早已名闻遐迩。但他谦和、平易、温文尔雅。当时,正是我国拨乱反正的历史阶段,文艺界也是风云变幻,时有惊人消息传出,也就每每使文艺界人士一片哗然。然而每次观察先生,总是一副神闲气定的模样,即使发表意见,也绝无焦躁与不安。非有大阅历者,岂能有此境界。先生的沉静,来自于对祖国前程与历史前景的自信,来自于信念的坚定和历尽沧桑的从容。这种思想风貌和气质给我留下的印象,终生难忘。

  先生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先生忠贞不渝的爱国之心,不懈耕耘的事业追求,儒雅从容的艺术风骨,坦诚无私的处世态度,永远使我们怀念,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草原人民永远的怀念

刘志刚
(内蒙古画报社社长)

  今年是尹瘦石先生逝世10周年,由他亲手创办的《内蒙古画报》也走过了60年的历程。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这位为内蒙古新闻出版和美术事业付出心血和功勋卓著的老前辈。

  先生1946年到内蒙古工作,在那里艰苦奋斗了11年。先生一到内蒙古,就以“铁马金戈马自壮”、“漫唱苍茫勅勒歌”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豪迈情怀,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先生为成立大会精心绘制了一幅巨大的宣传画,以恢弘壮丽的场面,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万众一心向前进的重要历史一页。他还为大会主席台绘制了中、苏、蒙三国领袖像,至今仍清晰地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1948年,先生创建了********家省级画报社———内蒙古画报社,并担任第一任社长。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亲自带领美术编辑人员到第一线采访、写生,编写、绘制连环画。在他的领导下,《内蒙古画报》由开始的1张4开单面印刷的小报,逐渐发展成为以摄影图片、美术作品为主的图文并茂、蒙汉文对照的大型画报。1951年,还受到中宣部的通报表扬,并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同年,毛主席指示,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要成立一家日报社、一家画报社和一家出版社。

  我们作为尹老开创的事业的继承者,要学习他高尚的品格,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忱,把我们的事业更好地传承下去。 

出席尹瘦石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活动的代表们合影留念。 (钱亚明 摄)

————————————————————

丹青难写是精神
——走进尹瘦石先生的艺术世界

邢娟

  宜兴作为太湖西岸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湖光山色的美景辉映如画,更以英才辈出,文德武功彪炳史册。著名书画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原全国政协委员尹瘦石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尹瘦石先生1919年4月12日生于宜兴周铁镇。“古镇周铁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太湖三万六千顷浩淼烟波环绕左右,令人胸襟开阔、浮想联翩。民族英雄岳飞衣冠冢及其子岳霖墓,形迹宛然,令人起思古之悠情。三国时孙权母亲手植古银杏,风雨千载,枝柯犹壮……”这一切给年幼的尹瘦石以最初的艺术启蒙。他早年在江苏省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学习制陶和书画,继而在家乡任小学教师,当时的中国极其落后,遭到列强凌辱侵略,无以为生。“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江南半壁山河沦陷,尹瘦石流亡武汉进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在国破家亡的情感体验中,他把满腔的爱国之情付之丹青,所作书画皆为时代心声。

  尹瘦石先生早年的绘画以历史人物为主。1945年秋,他与柳亚子先生在重庆合办《柳诗尹画联展》,有幸为毛泽东主席画肖像,并得其为画展题鉴,当时《新华日报》发了特刊,影响巨大,此事轰动了大后方。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展出过主席的画像。尹瘦石人物画的代表作《亚子先生行吟图》,是为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作,画面上人物的表情、神态栩栩如生,尤其是整个头部画得非常细腻,特别是眼镜的透明感画得非常逼真,灵动的美髯、宽阔的前额、凝重的面部表情,再用寥寥几笔线条勾写出飘逸的长衫,爱国诗人那种超凡的儒雅气质跃然纸上,充分流露出尹瘦石对柳亚子先生的真挚感情。

  1946年尹瘦石的爱国激情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警觉,为了保护他的生命安全,周恩来总理帮助安排他到晋察边区工作,并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教员、内蒙古文工团美术指导。南方才子远离了故土和亲人,为了党的事业在艰苦的大西北兢兢业业十一年,培养出了少数民族的美术队伍,为内蒙古美术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内蒙古美术事业的“挖井人”。

  美丽广阔的大草原,蔚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成群的牛、马、羊自由奔跑,勇敢彪悍的骑手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赋予尹瘦石新的灵感,他的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画马成了他的特长,他如痴如醉地沉醉在“马”的天地中。

  尹瘦石笔下的“马”表现的是时代精神、民族气节,是奔驰,是腾飞,是前进的群体,每匹骏马都透着冲锋陷阵的气势,一往无前。他五十年代画烈马成群,神态生动、气象万千,奔腾驰骋,体现时代神韵,是继徐悲鸿之后画马成就较高的画家。

  尹瘦石的艺术领域宽广,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更是一位优秀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结构深稳、气势宏阔、流畅湿润,华滋细腻、英俊内蕴,酷似其人。其书法佳作《曹丕典论》,以画理入书法,分行布白,运斤成风,自成家数。行草作品《道德经》,通篇流畅、灵动、遒缓、细腻而不乏宏阔。

  尹瘦石先生不单纯是书画名家,他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还在于文艺领导工作。他多次出访欧美诸国,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呕心沥血,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尹瘦石先生热爱祖国、热爱故土,时时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经济腾飞,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被国家列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开放城市。回乡省亲的他,看到家乡的巨变,心情非常激动,毅然决定将毕生的主要作品及其珍藏的书画文物无偿地奉献给家乡。

  “画品”如“人品”,“人品”即“画品”。一部中国绘画发展史可以让人从中发现一条规律:凡是能意出古今、独树一帜的书画大师,必定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自我意识,更是学识渊博、品格高尚、见解独到的思想家、学问家、美学家。尹瘦石正是这样的艺术大家,他的作品写心中之抑郁,寄爱国之情思,笔墨淋漓、气势磅礴,他的人品正直宽厚、光明磊落。

  尹瘦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周年了,但他的艺德和精神将永远光照后人,彪炳千秋! 

做文人精神的传承者
——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

徐娜姿

  接受记者采访时,丹增像往常一样戴着心爱的藏族礼帽。这位出生于西藏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与尹瘦石一样挚爱自己的家乡,而同为文人,丹增却充满了对尹瘦石的崇敬。

  1988年,第五次全国文代会上,丹增与尹瘦石第一次见面。当时,尹瘦石已是闻名遐迩的书画艺术大家,丹增的文学创作之路却刚刚开始,然而搞文学的人似乎天生就能找到共同语言,他们围绕绘画、书法、文学创作尽情畅谈。从那以后,丹增与尹瘦石一直保持联系,直到1998年尹瘦石辞世。“在与尹瘦石先生10年的交往中,我时刻被他的文人精神所感动。”丹增说,“对于功名利禄,尹瘦石先生是一位‘旁观者’。我们知道,作为一名艺术大家,尹瘦石先生深得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尊敬。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尹瘦石给他画肖像,毛泽东主席身穿棉大衣,在椅子上足足坐了40多分钟。事后毛泽东主席对尹瘦石说,被‘摆布’时间这么长,你是第一人。然而我们也知道尹瘦石先生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坎坷,如果他稍加利用与当时领导人的关系,他走的路会平坦很多。但是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尹瘦石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富有者’。他从小家境不富裕,书读得不多,但是他却不懈追求热爱的艺术事业,在艺术创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最终成为了一个精神‘富裕者’。尹瘦石先生是一个赤子情怀的爱国者。他的作品中的笔墨、造型、意境、构图等方面都浸染着时代的印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

  丹增对于尹瘦石的崇敬,在这次纪念尹瘦石逝世十周年活动的宜兴之行中得到升华。“在尹瘦石艺术馆,当我看到他无偿捐献给家乡的书画作品及收藏的历代书画、艺术珍品时,我的心灵震动了。尹瘦石先生完成了一个艺术人对艺术的全部奉献,包括他的艺术灵魂,而他的家乡人民则获得了比物质宝库更珍贵的精神宝库———尹瘦石的中国文人精神。”

  丹增认为尹瘦石先生留给家乡人民的精神宝库与宜兴紫砂一样是宜兴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这些文化资源宜兴则要好好传承并发扬,这也是宜兴争创文化大市的重要内容。他说:“在国家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宜兴当利用好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实现宜兴文化的大繁荣。” 

 

[ 来源:宜兴日报2008/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