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文苑

【 2008年6月20日 】  关闭本窗口


善卷洞的古今石刻

汤家骏

  善卷洞为万古之灵迹,历代都有名人前来留居、建碑、题词、作诗文,因此善卷洞内外已有古今石刻一百多处,这是善卷洞宝贵的人文财富。

  这些石刻,有些经过历代战乱已遭淹没,有些在“破四旧”中用泥沙涂沫了。笔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任职善卷洞管委会主任期间,请工匠用脚手架,寻找被封掩的石刻,逐处清洗,查考来历,抄录整理,为这一百多处石刻制作了文档索引,并将主要作品的掌故整理成文字。整个过程,虽是艰难繁琐,但如同阅读一部人文大书,乐趣无穷。

  最典型的古代石刻当属“唐代十仙题名石刻”,它位处中洞,般若池上面。这个石刻基本上是小篆,也有金文、铭文、钟鼎文等书体,难以识别。我请宜兴书法家李海山先生帮助查考,最后确认这“十仙”是钟离权、郑瑶、邵沃翼等十位。据李海山先生查考史书云,唐有十道,嗜酒懒散、好游、爱好题句留名。据储烟水女士说,开发善卷洞时就有此石刻,储南强先生曾根据石刻内容查考后认为,唐代大中四年二月四日,有钟离权等道人在此游览后签名,这些人都被世人称为“仙人”,故有“唐代十仙题名”之说。

  中洞的观音海岛中间石壁上有“九斗洞”梁代石刻,篆体。据明代万历年编纂的《宜兴县志》载:“有九斗坛,在善卷山,高三尺,周广十三步。山有九峰、状如斗、梁天监中、祷雨不应,武帝梦见有神告曰:阳羡九斗山有神,号张水曹,能兴云雨,帝如其言,遣使筑坛致祭,雨果至。”梁武帝为民求雨,故称此洞为九斗洞。

  近现代的名人石刻就更多了。下洞逼天石松顶上有“洞府”两个大字,是当时国民党副主席林森手书,他还为石松题了一首三字经评文。“百病消除”是荣毅仁手书,为恢复其父亲荣德生已题刻的题词,是父前子后的石刻。苏州著名左手书法家费新我书写“善卷洞”三个大字在前洞牌楼上,他的儿子费之雄是左手书法继承者,为善卷洞书写的“飞来石”三个大字就刻在后洞大石上,这组是善卷洞父头子尾的左手书法刻石。

  “狮象大场”、“云雾大场”,“一片飞云掩洞门”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书画家丹阳吕凤之先生手书。“豁然开朗”、“娲王池”、“盘古池”是宜兴籍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题书刻石。水码头上的“壑口”两字是宜兴籍著名书法家沙彦楷手书。后洞牌坊上的“善卷寺”三个大字是赵朴初先生题书。

  水洞出口处的大石上也有石刻。善卷洞的名人墨客手书石刻是有历史价值的。

 

[ 来源:宜兴日报200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