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文苑

【 2009年10月21日 】  关闭本窗口


>>> 《阳羡剪影——周蕴华宜兴风光名胜剪纸》序 ……… 章剑华
>>> 《阳羡剪影——周蕴华宜兴风光名胜剪纸》后记 …… 程  伟
>>> 乡情的律动 ……………………………………………… 周蕴华
>>> 周蕴华家庭剪纸艺术主要活动记事
>>> 周蕴华剪纸艺术集评

《阳羡剪影——周蕴华宜兴风光名胜剪纸》序

章剑华

  阳羡是宜兴的古称,宜兴是长三角地区的鱼米之乡,太湖西岸的历史文化名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即设置阳羡县,至今已2200多年,具有丰厚历史文化遗存;宜兴山明水秀风光宜人,有着独特的自然秉赋;宜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在历史的各个时期诞生了一代代的风流俊杰。对于宜兴这些特色有过无数的文人墨客歌咏吟唱,丹青描绘。现在,《宜兴日报》社与周蕴华先生又选择剪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加以再现,无疑是宏扬宜兴深厚的文化积淀,推广宜兴秀丽风光的好形式。

  周蕴华先生是宜兴人,宜兴的山水、文气滋养了他。他在吸取前人笔墨精神的同时,有意识地研究民间文化艺术,在江南特有的吴越文化氛围中,探索自己的一方天地。周蕴华先生怀着对故乡宜兴的热爱和对家乡美丽风景的创作激情,携夫人骆秀芳,精选了最具宜兴特色的50多个古今名胜和风光景点,创作出100幅反映宜兴的剪纸作品。

  剪纸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流行、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情趣,也蕴含着民族的文化精神,深得民间艺术家和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周蕴华先生对中国画颇有造诣,在剪纸上更有建树,是一位醉心于中国剪纸艺术并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为当代剪纸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刻纸艺术,不但在题材上大胆开拓,而且还借鉴了摄影和版面的表现语言,使作品更具装饰性、想象力和审美韵味。他的作品有的古朴淳厚,有的纤巧细腻,不但古韵犹存,更有现代之风。周蕴华先生秉着对家乡的特殊情感,所创作的百幅反映宜兴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精华的剪纸作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有不少作品构图巧妙,取景独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厅堂、园林、老街、庭院……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刻刀下汩汩流淌。

  我与周蕴华同为宜兴人,宜兴清澈蜿蜒的河流、渔船、石桥以及黑瓦白墙的房舍,同样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此次周蕴华先生创作的这些作品再次唤起了我心中那浓浓的乡情,感谢周蕴华先生的创作。

2009年7月    

    章剑华: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
   《阳羡剪影——周蕴华宜兴风光名胜剪纸展》:程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发行

——————————————————————————————

《阳羡剪影——周蕴华宜兴风光名胜剪纸》后记

程  伟

    “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剪纸艺术不仅表现出群众的审美爱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剪纸艺术家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文艺之一。

    宜兴山美水美,人杰地灵。周蕴华,一位少小离家的游子,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在年逾古稀后,萌生了创作以宜兴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系列剪纸作品的意愿。2008年,周先生与《宜兴日报》达成共识,决定共同策划,并由周蕴华及其家庭创作100幅宜兴题材的剪纸,题名为《阳羡剪影》。剪影,既有略影、缩影, “以小见大”之意,也有创作手法为“剪”之意。周蕴华先生已75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血地”的思念也与日俱增,宜兴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常常在脑海里涌现,而这种思乡的意念,使他一刀、一剪都饱含着激情,使这些作品更体现出干练的点、线、面,使他的创作具有灵气。庭院厅堂、青砖黛瓦、小桥流水、 “洞竹茶陶”等,通过抽象的黑白对比,充分展示了周蕴华先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构图的掌握能力和艺术修养。这是一本集宜兴主要景物的集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鉴赏和珍藏。

    为了使《阳羡剪影》这一剪纸集更全面、诗化地反映宜兴,我们对每个景点配了诗,原则是老景点配古体诗,新景点配新诗。在书后对每个景点还作了简要的说明,使此书兼有工具书的作用。

    本书编纂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伟英,副市长洪雅、华学文等多次关心本书的编纂和出版,并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宜兴籍青年诗人黑陶、盛慧、陶都风为本书创作了二十多首新诗,文化老人蒋云龙为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古体诗词,常州“青云阁文化有限公司”也为本书的顺利编纂做了大量工作,徐建亚、范双喜、黄兴南先生也对本书景点文字说明作了校对工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阳羡剪影》尽管不是一本大型书籍,但艺术性特强。由于时间仓促,任务繁重,加之经验不够丰富,书中难免有欠缺之处,恳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2009年7月    

    程  伟:《阳羡剪影——周蕴华宜兴风光名胜剪纸》主编,现任宜兴日报总编

——————————————————————————————

乡情的律动

周蕴华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七十不稀奇。2008年金秋,应《宜兴日报》总编程伟先生的邀请,我携步入古稀之年创作的一批书画作品第三次回故乡举办了中国书画展。是故乡的亲情感染了我,是故乡的美景留住了我。展览期间,我在老友许周溥、徐如升等陪同下,从太湖之滨到铜官山麓,从洞天世界到竹海茶洲,从陶都新城到农家小院,从园林小景到西氿东氿,尽心尽情地走遍了故乡的角角落落。所到之处,我无不为家乡神速变化而喟叹,无不为故乡美轮美奂而自豪,更为自己是一位宜兴人而骄傲。

    七十多年了,回忆起来却像过电影般的历历在目。记得当年父亲周维翰在义庄、丰义任校长时,我便随他读小学。每天上学路上,他总会和我说古道今。比如他在官林凌霞小学读书和钱松岩、潘汉年同学的故事;比如最知心交心义庄村的史砚芬,曾多次鼓励父亲参加革命,后不幸被捕,在雨花台面对敌人的枪口激昂慷慨、毫无所惧,写下非常悲壮的遗书;又如,每逢清明祭祖、冬至时节到十二渎周家祠堂吃公堂,他就会给我讲周家老祖宗周处除三害、改过自新的故事——这是每个宜兴人都熟知的故事,以致1987年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画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参观画展时对我说: “我们是同乡、同宗、周族,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周处的后代啊。”还记得当年每到暑假,我总会到滆湖芦滩放牛、张渚山里割草、钟里桥上乘凉、孟河水中洗浴……,在这生我养我的热土上,我曾经度过了16个春秋,从牙牙学语到懵懂少年,给我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记忆。诗人艾青说过: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故乡宜兴,我虽然在那儿只生活了16年,但记忆却已刻骨铭心。

    我是一介书生,没有可作炫耀的资历,默默地画了一辈子的画,搞了一辈子的艺术,但我一直执着地、快乐地寻找独特的审美视觉,探索美、寻觅美、创造美,为世间和人生不无遗憾地留下一点作品和美的记忆。也就在故乡的日子,为家乡喟叹、自豪、骄傲之余,多年积蓄对故乡的思念爱恋之情终于难以自抑,喷薄而出。考虑到一则自己爱上剪纸艺术源于家乡剪纸大师芮金富的影响和感染,二则感觉自己的家庭剪纸风格有别于传统剪纸,最适合表现家乡美景,于是当即我就生出要凭自己古稀之躯以剪纸这一特别的艺术语言为宜兴创作百美图卷,以此回报故乡养育之恩的坚定念想。

    剪纸又名刻纸,手法无论为剪为刻,原理完全一致,都是以纸上形成规则与不规则的空洞进行造型、构成画面。传统剪纸多以装饰变形象征寓意为特征,实用为主,纯艺术作品为数不多。我们的家庭剪纸前前后后搞了三十多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次创作宜兴名胜、风光图卷,我要更好地结合现代构成,吸取光影特色和其他画种的长处,特别要将自己对故乡的真情实感融于作品,以我们家庭剪纸的黑、白、灰、点、线、面来数说家乡的古今成就和真善美,使作品达到画面构图构思有独到的角度,制作技巧水平有更难的高度,意境开掘有耐人寻味的深度。

    为实现这一愿望,我不辞奔波劳顿、体察观景、或仰视、或俯瞰,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从不同的方位,以常人不留意或少见的角度体味揣摩,继而浮想联翩、追寻意境、成竹在胸。记得一次到陆平村潘汉年故居,碰巧管理人员外出,铁将军把门。无奈的我只能从故居周边一村民的楼房窗户爬上屋顶,俯瞰寻觅激动人心的画面。村民热情好客,助人为乐,但当得知我已是七五老人时,惊叹着说: “真不简单,为了看房子能吃得了这样的苦!”又如体察善卷景区一座小山顶上的国山碑,因为山路崎岖、地处偏僻,很少有人游览,我一口气爬了三百多个台阶,真是气喘吁吁,很是吃力。但当看到国山碑亭红梅初放,景色着实迷人时,心情为之一畅。我在古碑四周逡巡,突然卧地仰视,终于觅得****视觉,心中真是说不出的喜悦!

    宜兴是全国著名的陶都,我反复思考选择,陶瓷新城、古龙窑址、制陶人家等题材均成佳作。宜兴又以溶洞闻名,特别经近年的开发,善卷景区的梁祝文化、张公溶洞的道教文化等,人文特色更加鲜明,我也紧抓人文、突出文化,作品更有新意。其他如古桥古刹、名人遗迹、建设新貌,或特写、或全景展示,我都精巧构思构图,终获深邃意境。如以《宜兴日报》报业大厦为主体构成了扬帆意味的作品以及以瀛园为题材的数幅小品,无不形式新颖,既抢看又耐看。

    当然,制作这样一批作品仅靠我一人是万万不能,靠的是我全家集体的智慧和辛勤。一家人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家庭剪纸创作又有了新的收获。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这批作品设计精致、画面繁杂,这次主要担当“操刀手”的我老伴骆秀芳是吃尽了“苦头”。她一刀刀、一刀刀,千刀万刀耐心镂刻,一天天、一天天,十天百天伏案制作,不分昼夜、不辨春秋。有的作品如《古龙窑》、 《宜兴新貌》、 《瀛园小品》一幅就要刻上数十万刀,或花上十多天时间,直刻得腰酸背疼、手腿麻木,实在难为她了。在此我要向这位贤内助好好地道声“谢谢”!

    顺利完成这百幅作品,同样也凝聚了许多人的努力。在此我要感谢《宜兴日报》总编程伟先生,他既提供情资,又做后勤,还安排徐如升、苍立新、邵伟俊、戴云燕和我老友许周溥、赵琴芬等等,为我收集创作素材提供方便,逐一解决困难和问题;还要感谢常州青云阁艺术有限公司,专门安排员工陪我收集资料,并在画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人过七十,确实是老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这是自然规律。然而,老也应有所乐、老也应有所为,只要努力而为,还是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2007年我在江苏省美术馆第三次举办个人中国画展的《前言》中曾说: “七十以后,步入古稀之年的我,眼有点花了,耳有点背了,手也抖了,能做的功课不多了,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这虽是晚钟,然而,我还要碰撞‘黄钟大吕’”。这是生命的律动也是生命的又一境界。这次我创作的宜兴名胜、风光系列作品,准确地说是献给故乡宜兴的一曲“江南丝竹”。

2009年4月20日    

——————————————————————————————

周蕴华家庭剪纸艺术主要活动记事

    ▲ 20世纪五十年代后:

    周蕴华在金坛县文化馆工作,负责全县群众美术的辅导和创作。

    ▲ 20世纪七十年代中:

    周蕴华在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芮金富影响下,开始学习剪纸艺术。在金坛多次举办刻纸艺术创作学习班,培养刻纸艺术人才数十名,并把金坛刻纸艺术推向全国、走向国际,使金坛刻纸成为金坛的一张名片,他也成为金坛刻纸的主要创始人。

    ▲ 1978年11月

    由周蕴华组织辅导的金坛刻纸艺术展首次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 1979年

    由周蕴华组织辅导的金坛刻纸23件,参加江苏省剪纸艺术展赴挪威芬兰等国展出。

    ▲ 1980年

    6月由周蕴华精心组织辅导的金坛剪纸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同时,他有四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7月,周蕴华应日本国邀请参加“日本• 中国剪纸文化协会”。

    ▲ 1981年

    12月周蕴华、骆秀芳夫妇的《弄玉》、《报晓图》、《孔雀牡丹》等剪纸参加日本国主办的中国现代剪纸展在日本展出,作品被日本剪纸博物馆收藏。

    ▲ 1982年1月

    周蕴华组织“金坛刻纸艺术展”在广东文化公园展出,广东省美协主席关山月在开幕时剪彩。

    ▲ 1983年6月

    周蕴华家庭5件作品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全国八个省的分会联合举办的剪纸联展。

    ▲ 1989年

    周蕴华、骆秀芳夫妇合作的《击鞠图》入展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并获“佳作奖”。

    ▲ 1990年1月

    周蕴华、骆秀芳、周冰、沈峰等创作的《百蝶图》、《百鸡图》、《喜盈门》、《开门见福》等25件剪纸作品参加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并全部荣获优秀奖。《百鸡图》等10件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 1992年6月

    由周冰辅导的常州师范二附小学生剪纸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 1993年

    9月由周冰辅导的常州师范二附小学生剪纸展在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展出。

    10月,周蕴华、骆秀芳合作的剪纸作品《庭院》荣获“93工贸杯中国现代剪纸大奖赛”金奖。周冰、沈峰剪纸《老屋》获银奖。周群、蒋云中剪纸《唐舞》获铜奖。周冰论文获优秀奖。

    ▲ 1995年10月

    周蕴华家庭剪纸展应广东省中山市邀请在中山市图书馆展出。

    ▲ 1996年

    2月由广东省中山市对外艺术交流中心牵头和澳门中天有限公司、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联合主办,周蕴华家庭剪纸展在澳门展览中心隆重展出。

    12月,由周蕴华、骆秀芳创作的《暮韵》剪纸在全国彩色剪纸展览中获银奖。

    ▲ 1998年8月

    应广东美术馆邀请,周蕴华家庭剪纸展和周蕴华、周冰中国画展在该馆展出。广东省美术馆同时收藏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80件。并出版“江南剪影”作品集。

    由中国剪纸学会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剪纸艺术展中,周蕴华、骆秀芳参展的《御道》荣获一等奖。周冰的《月夜》获二等奖。

    ▲ 1999年

    8月应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邀请,周蕴华中国画和家庭剪纸展在该馆展出。同时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收藏了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5件。

    周蕴华家庭剪纸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名人名作展。

    11月,由香港云峰画苑等联合举办的“周蕴华家庭剪纸精品展”在广东中山展示中心展出。

    ▲ 2000年2月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上周蕴华、骆秀芳的剪纸获一等奖,周冰、沈峰的剪纸作品获二等奖。

    ▲ 2000年9月

    周蕴华在广东中山市博物馆第二次举办中国画展,并向中山市博物馆捐赠《江南剪影》新作100件。

    ▲ 2001年

    8月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参加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

    第11期《美术》杂志专版介绍“江南剪影”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20件。 

    第12期《新华文摘》转登周蕴华家庭剪纸10件。

    ▲ 2002年

    3月周蕴华家庭剪纸“忆江南专题展”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展出。 

    同时国际艺苑美术馆将其收藏的100件周蕴华家庭剪纸转赠给中国美术馆收藏。

    8月,在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江苏省家庭文化艺术展上,周蕴华家庭的“玉华堂“剪纸获金奖。

    9月,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办的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 首届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评奖”中,周冰作品《狂欢》获金奖,周蕴华、骆秀芳的《祖国万岁》获铜奖。

    12月,马来西亚皇室拿督古润金邀请,由《马来西亚商报》、《中国报》联合主办的周蕴华家庭剪纸义卖展在吉隆坡南洋商报展厅举行。

    ▲ 2003年4月

    由中国驻日大使馆,日本富士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周蕴华家庭剪纸精品展在日本富士美术馆展出。

    ▲ 2004年

    5月应法国邀请,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展在法国奥德省卡尔卡松市的博斯盖名人纪念馆展出。同时周蕴华举行剪纸讲座两次,周冰现场剪纸创作演示五次。

    12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常州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忆江南——周蕴华家庭剪纸作品捐赠仪式和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举行。周蕴华向国家博物馆捐赠100件“忆江南”剪纸作品,作永久收藏。

    ▲ 2007年8月

    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常州市政府等主办,江苏省美术馆承办的“忆江南——周蕴华、周冰家庭剪纸作品(100件)捐赠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同时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江南一枝花”和“忆江南”剪纸作品集两本书。

    ▲ 2008年5月

    在常州博物馆举办“延陵刻痕”周蕴华、周冰家庭剪纸捐赠展(100件),同时出版“延陵刻痕”剪纸作品集

    ▲ 2008年—2009年

    周蕴华家庭以宜兴风景名胜文化古迹为题材与《宜兴日报》合作,创作“阳羡剪影”剪纸作品100件,并在“宜兴日报书画院”展出和出版《阳羡剪影》剪纸作品集。

——————————————————————————————

周蕴华剪纸艺术集评

  ▲周蕴华对艺术事业有一股狂热劲头,他出生于宜兴,从未进过专门的艺术院校,但是一旦钻进去就一定要钻出个名堂。七十年代后期,他一头扎进民间艺术,居然使金坛刻纸名扬海内外。(1985.10)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这些作品(指周蕴华用吹塑纸创作的彩色花卉剪纸作品)很有新意,前人从未搞过,具有独创性,很好,作宾馆布置特别合适。(1980.6)

  ——江丰(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妙手慧心调彩管剪刀为二妙,瑟和琴叶融诗情画意于一炉。(1987.10)

  ——溥杰(清宣统皇帝之胞弟、原全国政协委员)

  ▲这些剪纸吉利热烈,使我想起儿时逢年过节的场景,构思真好。(1987.10)

  ——李可染(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这些作品我在青云坊小时候见过,很有民族特色和民间味,你要好好发扬光大。(1992.8)

  ——刘海粟(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 

  ▲这些作品内容题材好,形式好,意境好,是非常有特色的,你们一家为剪纸艺术做了贡献。并题词:剪刀绣锦笔生花。(1998.8)

  ——关山月(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很有江南特色,艺术水平很高。 并题词:江南一枝花

  ——廖冰兄(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你们的剪纸真不错,是世界级的作品。(2001.8)

  ———徐希(著名旅美画家)

  ▲作品真好,很有特色。我们杂志应好好宣传。(2001.8)

  ——王仲(原《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这部作品集艺术上精益求精,经得起推敲,有不少作品构图巧妙,取景独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令人百看不厌,值得玩味。(2001.11)

  ——包立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报》副主任编辑)

  ▲你的剪纸源于民间剪纸又高于民间剪纸,是地道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周先生长期生活在江南故乡,并以朴素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构思,精雕细刻了如此独特的作品,我深为感动。从广义说,这些作品已是绘画作品,当然严格地讲,她仍然是剪纸艺术。因为,我认为周先生开创了(也许可以说,发展了)剪纸艺术。(2002.3)

  ——刘迅(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

  ▲我出生在江南,看这些作品特别亲切,剪纸能做到这样有意境,这样精致,张张不同,实属少见矣。并题词: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耳。(苏东坡句)(2002.3)

  ——钱绍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长、中国城雕全国艺委会顾问)

  ▲这些作品真好,有传统,有创新,有个性特色,不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2002.3)

  ——靳之林(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

 

 [ 来源:《阳羡剪影——周蕴华宜兴风光名胜剪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