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专题:陈禄渊与新魏体寻踪 > 正文

【 2010年5月25日 】  关闭本窗口

  

    2002年吴俊达《陈禄渊——新魏碑字体的创始人》一文,引发了一本书的出版——王义林编《陈禄渊书新魏体字帖(附清道人魏碑)》 2009年1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陈禄渊其名及其新魏体作品终于第一次登上了出版物而得以面世。

陈禄渊书新魏体字帖(附清道人魏碑)

王义林 编

前  言

    近日从网上获悉:“陈禄渊(1902—1986),号蜀麓居士,江苏宜兴人。新魏碑字体(俗称新魏体)的创始人。”

    记得1953年,陈禄渊先生在上海铁路局工作。我对先生在上海(火车)北站书写的列车时刻表、公告牌、榜书标语等十分着迷。尤其是每当看到先生为一些公司、店铺题写的牌匾时,总是流连忘返。当时我在市北中学读初二。当年的暑假,我有幸经人引见,每晚到坐落在闸北青云路陈禄渊先生府上学书法。先生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从执笔、运笔、“永字八法”等基础教起,悉心示范讲解,使我很快克服了紧张心理,一直持续到开学。

    陈先生家中挂着各种书体的诗词、条幅(先生的汉隶、行草亦造诣很高),我对一幅用魏碑体书写的毛泽东词尤为喜欢。先生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样吧,我给你写一本《九十二法》,只要你肯用心学习,将来一定能自己写出这样作品的。”于是我从废品店买了废账页,先生便写了这本《书法结构九十二法》(参照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以自创字体书写)赠我。手捧墨宝我欣喜若狂,并受用终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先生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我永存心间。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说:“书法艺术以可视的形象,除了发挥文字实用功能外,更通过用笔和结构使其具有可供欣赏的艺术价值。”这本由陈禄渊书写的《书法结构》,书体为其独创,虽是信笔写来,但结构严谨,用笔自如。既可使人从中品赏其创新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更有可供新魏体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参考价值。并且对于新魏体的始创与发展还具有史料与研究价值。

    谨以《字帖》的出版,深切怀念新魏体创始人陈禄渊先生和中学时期的班主任陈稹老师!

王义林
二○○八年十月于银川

后  记

    新魏体字是在继承传统书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字体,应属于魏楷。半个多世纪前它一经问世,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新魏体”的名称便是约定俗成叫出来的。然而,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承蒙1984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将它与宋徽宗赵估的“瘦金书”并列,单独作为一种书体辞条来解释,可见对新魏体的特别关注。遗憾的是编纂专家对它也知之寥寥;在书法界还有的权威理论家对它存在误解,以至偏见。撰文说“‘新魏体’不属于书法艺术范畴”。说它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写大标语时由扁刷子刷出来的产物。认为这一书体丑陋、非传统、不入流,不是用“八面出锋的毛笔”写出来的,没有艺术性可言……

    对于新魏体为什么会有如此评价?不可否认,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书体曾经被人用作“阶级斗争的工具”。违背客观规律,盲目推崇、鱼目混珠,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那不是主流,也与新魏体本身无关。凡是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会有人接受、赞许;有人排斥、贬损,这很正常。“新魏体”顾名思义,是对应继承“魏碑”书体而得名。它的问世,至多不过半个多世纪,犹如一颗刚刚破土拱出的嫩芽。然而,这株极不起眼的幼苗,却蕴蓄着顽强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新魏体字逐渐被制成“字模”、出版“字库”。使其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雅俗共赏,喜爱它的人与日俱增。

    “吃水不忘掘井人”。提到新魏体便不能不提起它的创始人——陈禄渊。先生早年遍临、融合北魏《郑文公碑》《崔敬邕墓志》《张猛龙碑》以及《龙门造像题记》等碑刻,书法造诣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已在上海崭露头角,但是人们并不熟知他的名字。新魏体的演变过程还应追溯到清末至民国初期倡导碑学的许多大家,诸如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曾熙、李瑞清等。陈先生尤其受李瑞清(晚号清道人)的影响最深。他的“日不习字二百不容眠”的座右铭,即是受到李瑞清的“日书三百字以为程”的教诲所致。应该说,陈禄渊新魏体是在清道人魏碑等基础上演变而成。创新一种书体谈何容易?其中倾注了陈禄渊前半生的全部聪明才智。新魏体是他独辟蹊径、不懈追求、艰辛探索的书法艺术结晶。

    读过吴俊达的《陈禄渊——新魏碑字体的创始人》网页后,感慨万千。陈先生凄惨的后半生令人异常愕惋!然而,在那“特殊”年代,作为个人是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老先生的不幸遭遇,亦是新魏体健康发展的巨大损失。他于上个世纪中叶所创的新魏体书法已达到的艺术境界,至今无人能及。陈禄渊的新魏体对中国书法的贡献不容抹杀,迟早必将名正言顺载入中国书法史册!先生为后人留下的是一份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斯人谢世已廿余载,如今该是公正、客观地还给他一个公道的时候了。陈禄渊是新魏体的创始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新魏体制成字模,作为实用,是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绝对不是终点。艺无止境,又幸遇这和谐盛世。深信这朵由陈禄渊“培育”的书坛艺术奇葩,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新魏体书法艺术将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崭新研究课题。只有留待后人去做了。

——编者

************************************************************

************************************************************

    王义林认为陈禄渊的新魏体尤其受李瑞清(晚号清道人)的影响最深。
    清道人简介: 李瑞清(1867-1920),江西临川人。字仲麟,号梅庵,晚号清道人。列为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之一的“李派"。门人颇多,胡小石、张大干皆其弟子。近人马宗霍评曰:“清道人自负在大篆,而得名则在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