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前    言    参展作品 

您现在的位置: 前言

 

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庆平题词

大 师 说

谷泉

    什么是大师?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定义:大师就是那些既创造伟大艺术,又拓展人类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人,他们是活在人们心里的英雄。
    但是,曾几何时, “绘画大师”比比皆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要扮演这样的角色,在你来我往的人事中,做大师变得容易。不过,凡事都有个道理,就是物多则价廉, “大师”多了,也就变得便宜。现在再说谁谁是大师,就已经像是往他身上泼脏水。蜜语成苦水,烟雾化为厌恶,那些曾经是“大师”的人们,鼓噪之后,除了留下笑柄,仍旧是一片寂静。
    所以,两年前我给大师加上一个苛刻的先决条件,大师必须是指那些已经故去的艺术家。这个条件也许很多人会有异议,但是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大师不是现实的强行匹配,而是经过历史严格选择后的真实赋予,因为只有时间这个超长冷静的睿智,才能够给扑朔迷离的艺术创造一个恰当的判断。
    那么,活着的艺术家应该是个什么状态,他们不能被称为大师,什么又是能够给予他们的最高的荣誉?我的答案:殉道者!
    艺术家,是社会生活中频繁运用艺术手段,对人生、社会和宇宙进行思考的人,他们对现实社会有一种清醒的警惕,应该是每一时代的良知。他们是精神上的流浪者和边缘人,是对权势说真话的人。艺术家活着,就意味着永远的实践和实验,他们一生都是流浪,都是接受挑战,他们注定要心灵煎熬,永远不得安宁。他们是十足的殉道者,是永不停歇的普罗米修斯。
    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的典范,生是殉道,死为英雄。对于徐悲鸿,我想大师的条件再怎么苛刻,他都能获得这项历史的桂冠。无论是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中西绘画融合的实践,还是毕生用绘画改造中国的理想,其中任何一项,他所作出的贡献都是历史性的,称他为大师,当之无愧!
    虽然现在社会状况变了,时代的局限也不可能让大师保持永远的完美,但是不能否认,徐悲鸿的足迹已经成为美术现实的一个基础,中国美术的发展早巳深深烙上徐悲鸿努力的印记,他仍然活在大家的话语中,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这就是历史给予一位大师最高的荣誉!
    今天,由江苏省文化厅、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创作院三家主办,又有一批艺术家会聚,共同参加“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他们感念徐悲鸿的艺术理想,用自己的艺术实践,继续着大师未尽的事业,为中国艺术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伟大的艺术创造之前,我们都会用心体会:大师不死!中国艺术不死!

2005年6月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