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画家介绍    师友题句    师友唱和    胸中点墨    纸画瓷画 

师友唱和

当前位置:师友唱和 > 曹  干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与志安师

曹  干

    在我的老师当中,数志安师与我缘分最深。文革后的1978年,艺术院校恢复了招生,是志安师将我这个江湖后生录入他的门下。翌年末,志安师让我和李立新提前留校,并送我们出去深造,立新君去了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我去了南京艺术学院。1981年秋我又回到了志安师的身边,开始了教学生涯;期间,除了公派出国学习的一段时间,几乎都是在先生身边度过的。直到1997年秋,我全家迁入广州,前后整整20年。
    我第一次见到志安师的日子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入学不久的某一天下午,在我们教室隔壁的办公室里,见到有一位身材魁伟的长者,穿着略显短小的浅灰色旧中山装。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他就是张志安老师。志安师待我们班似乎有点格外照顾。我们这些高中毕业后就流入了江湖的后生,刚进校门不大习惯规矩,有时不免会有几分野性,而志安师却并没有太多的批评,他似乎并不太在乎这些,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向他“告状”,他总是轻松地说一声“让他去呢”。这样,我们班很快喜欢上了志安老师,因为与这样的老师在一起有一种轻松感,没有拘束,比较自由。
    先生早年在鲁迅美术学院习西画,造型功底扎实,给我们上水彩风景课,为我们展示了他画的许多风景“小块块”,一幅幅虽然只有半尺见方,然而却笔畅神融、浑然天成,尽显出大的气象,令我们大开眼界。
    先生的中国画造诣极深。他笔下的山水、花鸟、人物极具个性。先生作画喜欢用羊毫大楷,不事雕琢,中锋行笔,造型朴厚,构图饱满。在他的画中总是充满一股纯正之气。在花鸟画中先生尤其喜欢画鸡,曾有南京友人对先生说:“陈大羽画鸡很有名了……”,而先生则说,“我画我的”。志安师画鸡果然自有面貌。我有幸在南京艺术学院得到大羽师的教诲,两位老师虽都擅长画鸡,却各不相同。大羽师画鸡,刚猛雄健,重气势表达,意在放,在拟题上,多以《报春》、《高歌》等为题;志安师画鸡,则雄浑简约,重情趣表达,意在敛,在拟题上,则以《静思》、《鸡不叫也天亮》、《君亦有双翅,何以不翱翔》、《我喜清幽》等为题。同是画鸡,但两位大师都以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各自的人生感悟。
    志安师原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60年代中期支援江苏,来到宜兴创办陶瓷美术专业,他的学生如今遍及海内外,记得先生六十寿辰之际,同学们从各地赶到先生身边相聚,还冒雨上南山采来许多杜鹃花,做了个大花篮,向恩师表示祝贺。在纪念册页上,顾宝新画了只大青蛙,大伙儿使用毛笔在大青蛙的周围点了许多蝌蚪,并题;“有青蛙在必有蝌蚪聚”,表达了学生对恩师的依恋之情。热闹了几天,那些“蝌蚪们”就散去了,我这么个“蝌蚪”依然留在“大青蛙”的身边。
    我与先生天天在一起,楼上楼下,他家住二楼,我家住三楼。他的外孙女婷婷与我女儿苗苗是同学好友,快快乐乐,如同姐妹。闲来,蒙先生不弃,或与先生合作,我画紫藤,他画金鱼,我画菊花,他画苍松,并题;“仰首自觉松高洁,低眉常爱菊清香”;或是谈天侃地,说古道今。如此日子一直到1997年我调往广州。
    到了广州,除了教学,便忙碌于杂务,很少静下心来画画,常常怀念在先生身边的时光。好在电话联系方便,先生一有新作出版,必定寄来与我共享,并题“得失无忧喜,谈笑有故人”句相赠。
    1999年春,先生约我去景德镇画瓷,住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那一个星期里,我们又能朝夕相处。先生画瓷,往往三两笔就控制全局,半天竞可画完一大排坯子,真是“快手”;或书或画,似随手拈来,却和谐完美,实乃高手。此皆先生之高超技艺及丰厚学养所至。
    1998年、1999年、2001年先生三下广州举办个展,我们自然又能相聚。近年来先生的展事增多,虽然忙碌,但乐在其中,用先生的话说:“那是玩玩的”,但玩得十分地投入。
    祝吾师玩得开心。

    (作者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